
发布日期:2025-04-12 15:18 点击次数:167
图片
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2.分析语句,理解深刻内涵。3.鉴赏文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4.分析文章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重难点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学习文章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这篇《改造我们的学习》。环节一:知人论世1.写作背景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毛泽东之所以要发动延安整风,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历程有关。第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必须从思想路线上彻底解决。第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一度引起党内思想混乱,必须予以肃清。第三,皖南事变的发生,促使毛泽东思考如何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导火线。2.解题这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文献之一。“改造”是指这篇文章的具体目的;“我们”指的是中共党员;“学习”指的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制度。3.了解“政论文”政论文概念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范围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特点①政治性: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②指导性: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进而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③严密性: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环节二:初读感悟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前仆后继(pū) 谆谆告诫(zhūn) 谬种(miù) 有的放矢(dì shǐ) 臆造(yì)2.解释词语。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一知半解:指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不以为耻辱,反而以为是光荣的。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谆谆告诫:恳切耐心地劝告。等闲视之:是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准确。自以为是: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副实。任务活动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行文思路。开篇立论提出要改造学习。第一部分(一)总结历史和经验。第二部分(二)指出党内存在的问题及危害。第三部分(三)把“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两种态度相对照。第四部分(四)提出改造学风的建议。思考2:概括全文的论证结构。明确 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即先提出主张,再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建议。环节三:深度探究任务活动一 品读内涵,把握主题研读第一部分思考1:这一部分的中心观点是什么?明确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思考2: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明确 点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的深刻历史,点明坚持正确的方向的重要性,为下文提出存在的弊端做了铺垫。研读第二部分思考1:这一部分提出了党内存在的哪些缺点?有何弊端?明确 缺点:①不注重研究现状;②不注重研究历史;③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弊端:这种作风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思考2:思考为什么当时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明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为使中国强盛起来,不少有志之士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去学习。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气,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这也影响到我们党内,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搞历史研究时只是习惯于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却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故而也是“言必称希腊”。研读第三部分思考1:试概括两种对立的态度。明确 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不实事求是,无的放矢,危害革命,是反科、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两外一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是无产阶级党性的表现。思考2:这一部分的主旨在“反复地说明”,是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试从论证角度、论证方法方面作简要分析。明确 不是。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加充分。从论证角度来说,这部分虽也谈到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等,但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分析,将其分为做研究工作的和做实际工作的两种类型,并指出其主观主义的表现特点,在揭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应有的态度。同时,在这部分中不是单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将它与马列主义的态度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改造学风的迫切性。从论证方法来说,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例证法,这一部分则采用比证法、喻证法和引证法等,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增强了说服力。研读第四部分思考1:试概括改造的建议。明确 ①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②聚集人才,分工合作,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史。③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应以《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为中心的材料。整体探究思考:《改造我们的学习》是系统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经典文献,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年轻一代有哪些重要启示?明确 观点一:要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现状。只有实事求是地研究现状,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作出正确的处理。我们年青一代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不论是从事实际工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应该系统地周密地调查研究现状,这对从事的工作影响巨大。观点二:要认真全面地学习研究历史。目前,许多年青人则喜欢言必称欧美,忘记了自己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能够提升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个人奋斗的自信心,能够给予我们无尽的智慧。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不能忘记学习我们厚重的历史,而且要养成认真学习研究历史的良好习惯。观点三:要有的放矢地去学习运用理论。现在,也有一些学生崇尚空谈,理论与实际脱节,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或者写论文时以大量引用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参考书目比文章还长,却不愿去了解实际情况,解决现实问题。“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一点危害相当大。青年一代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务必要切实养成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列主义学风,有的放矢,确保理论学习取得实效。总结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任务活动二 锤炼语言,曲径探幽思考1:标题中为什么选用“改造”这个动词?能不能换用“改变”或者“改进”?明确 “改造”在这里有“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改变”没有强调“立新”这一面,“改进”比较强调“有所进步”而没有强调“破旧”这一面,因此这两个词不能代替“改造”。思考2:文章第二部分“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这句话能否直接表述为“但是,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明确 不能。书上的句子采用递进方式,肯定了成绩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与前段相照应;而改后的句子则抹杀了成绩,突出并夸大了缺点,容易引起误解。思考3:本文是政论文,是不是只能运用政治词语来进行论述呢?明确 作为一篇政论文,本文中准确地运用了许多政治词语,如“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观主义”“革命”“党性”“立场”“观点”“策略”“规律性”等。但政论语体在词语运用方面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决不是只能运用政治词语,而是在以政治词语作为词语运用核心的同时,广泛吸收包括古词语、口头词语、熟语在内的各种词语,使语言表达不但显得准确、概括,而且显得鲜明、生动。思考4:本文在论述学风问题时使用了哪些特别贴切生动的词语?这些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 ①富有生命力的词语:为之一新、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发号施令、生吞活剥、谬种流传、实事求是、哗众取宠、钦差大臣、华而不实、无的放矢、徒有虚名等。②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词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钦差大臣’满天飞”“乱说一顿”等。效果:这些词语有的凝练含蓄,有的通俗易懂,都使用得十分准确恰当,生动传神,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也不乏幽默风趣。任务活动三 分析特色,学以致用思考1: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效果。明确 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行文气势。从本文来看,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层递(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行文的气势,使论证更加有力。②善于运用比喻,将抽象的事理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如“留声机”“山间竹笋”“墙上芦苇”“有的放矢”等,都是作者进行论述时采用的十分贴切的比喻。这些比喻,能有效地为理论阐述服务,体现了在准确、概括的基础上力求生动、鲜明的语言风格。思考2: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并完成表格。内容句子论证方法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明确内容句子论证方法第一部分时间顺序梳理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普遍真理与具体时间的结合。以叙代议第二部分我们的许多同志…例证法第三部分两种相互对照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教导我们…用芦苇、竹笋比喻对比法、引证法、喻证法第四部分例如例证法思考3:从修辞、句式、词语运用等角度,分析写作特色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行文气势。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如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文中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②词语运用生动形象,言简意赅。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上。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上。如“言必称希腊”“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③句式多样、行文自如、富于变化。一是长短结合,多用长句。如:“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长短句结合使得表意严密、灵活,行文简洁明快,节奏感强。二是整散结合。如:“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整散结合,使得语句灵活自然,语气舒卷自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九游游戏账号容易被找回吗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